当前位置: 首页 >> 阳光体育 >> 校运动会 >> 正文

谈运动会——校运会,人人都会有回忆

[发表时间]:2014-06-16     [浏览次数]:
  与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这类社会关注度更高的“品牌”运动会相比,校运会才是几乎人人曾参与、人人都有回忆的“百姓”运动会。
    无论规模、水平多么千差万别,它都是所有正规学校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夸张地说,从50后到00后甚至10后的所有人群中,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几乎都有校运会的经历,即使刚刚跨入幼儿园的小朋友,想必也都感受了人生中第一次亲子运动会吧。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校运会所影响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早期大多是员工们自娱自乐,如今不少家长已经将孩子的校运会纳入到自己的重要日程中,年龄越小、参与度越高。尤其是幼儿园,有时一场运动会,家长比孩子玩得还“疯”。
    通常,校运会并不是一场纯粹的体育项目竞赛,在很多人的回忆中,运动也不是唯一的主题。班级的形象展示、场边的呐喊助威、宣传稿件的采写、投送、播报,这些正规大型运动会必须具备的要素才是所有人都能参与一场校运会的关键。可以说,校运会中的我们提前受到了一种社会生活、社会角色的体验教育。
    欧美电影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与孩子围绕运动会产生的故事和桥段,常常让人感动之余又有深深思考。在重视独立人格的西方,家长是否出席孩子的运动会、能不能去看他的一场比赛,有时会被赋予一种力量源泉、成长标杆式的独特地位。因此,这不再是一件小事。虽然在中国,家长们参与运动会的出发点大多还没有那么“深沉”,有些还只是停留在提供装备、饮食、摄影等后勤层面,但只要在现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成长经历和回忆。
    这几年,很多校运会的奇葩开幕式被媒体不断提及、报道,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其实,这也是我们传统观念的一种束缚。当校运会能成为一个创意秀场、欢乐嘉年华时,我们更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如今能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无拘无束的场合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只要在合理、文明的框架内,一切皆应被允许。